2018年1月9日-14日,“十二五”水专项河流主题辽河项目下属“浑河上游水环境生态修复与生态水系维持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2012ZX07202008)、“辽河流域分散式污水治理技术产业化”(2012ZX07212001)、“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监控与监测体系建设”(2012ZX07505003),松花江项目下属“下游沿江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2012ZX07201004)以及海河项目下属“海河北系(北京段)河流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2012ZX07203001)共5个课题顺利通过任务、财务验收。
2012ZX07202008课题针对浑河上游源头区(大伙房水库周边及上游区)水源涵养林结构衰退,汇水区水源涵养功能锐减,水量逐年减少,水质污染日趋严峻,河/库周边生境亟待修复等问题,突破了以水源涵养林结构改善与功能提升为核心的5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集“源头区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低效水源涵养林改造、河/库周边滨水植被结构调控与空间配置”3套关键技术体系于一体的“水源涵养与水生态功能恢复的植被优化与改造”标志性成果,在浑河上游区建立了水源涵养林功能恢复、河/库区周边水质改善、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与恢复的格局。相关技术已在浑河上游区推广应用,提高单位面积森林涵养水量5-10 %。核心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有力地支撑了浑河上游区的水环境改善与水生态恢复。
2012ZX07212001课题以“辽宁水环境污染治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作为产学研用转化平台、“环保管家”一站式服务、“以城带乡”运维模式等为保障的分散式污水治理技术产业化机制,开发了畜禽粪污高效厌氧发酵、村镇生活污水潜水导流氧化沟处理、“复合流态-低温功能生物强化”协同净化人工湿地处理等10余项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推广至流域59个村镇,100余套设备41个工程项目进行了产业化应用。开发了分散式污水治理相关10个系列9个子系列成套设备,推广应用到了辽河流域5个示范工程和41个产业化项目上,共实现产值2.23亿元,市场开发份额在辽河流域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治理占到60%、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占到3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占到80%、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废水治理占到50%,大幅提升了辽河流域分散式污水治理能力,支撑了辽河流域支流水质改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2ZX07505003课题针对辽河流域水污染物总量监控技术和网络不完善、未建立水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未开展总量减排绩效评估、水环境安全预警技术薄弱的现状,课题研究建立了辽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网络和水生态监测网络,研究建立了流域水环境安全智能监管系统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实现了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评估与辅助决策支持、水环境风险预警等功能,为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2012ZX07201004课题针对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破碎化、生态功能减弱等突出问题,结合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水质净化功能强化的目标,研发了沿江湿地生态水文格局构建与调控等9项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应用。建成了长度111km,面积1324ha的示范区, 湿地植被覆盖率(含水面)由 47%提高到 61%,地上生物量增加了31.1%。有效缓解了区域沿江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退化的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2ZX07203001课题选择北运河(北京段)全流域为研究对象和综合示范区,围绕水质改善目标,构建了非常规水源补给-多闸坝调控型河流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体系,同步创新了海河北系(北京段)河流水环境管理模式,有力支撑了北运河(北京段)水体达标率稳步提高和水质逐步改善,为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支撑,也为我国北方河流治污困境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