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赵竹青)5月24日-25日,“第三届化学与环境工程前沿论坛”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水环境形势整体上持续好转,但成效不稳固。未来十几年,我国水环境科技领域面临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相关的创新技术成果还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介绍了我国水环境领域战略研究。他表示,在我国水专项(2006-2020)的实施中,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企事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形势一样,整体上持续好转,但成效并不稳固,各项环境指标距离标准还有差距,风险管控方面的工作距离“防患于未然”的要求相差较远。
“我国目前处于污染治理阶段与水质改善阶段之间,环境保护的理念、技术和管理都需要创新,2020-203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污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国水环境科技领域面临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吴丰昌表示,我国未来水环境领域的战略目标总体原则上将坚持以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管理导向,聚焦科学规律、工程技术和水环境管理支撑三大创新目标。治理区域将聚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获得的技术成果鼓励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推广应用。
论坛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承办。论坛共设26个大会报告,与会专家以工业水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围绕工业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控污策略与技术体系构建、典型行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三大中心议题,为共同推动科技引领工业水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吴丰昌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子健研究员、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黄圣彪研究员等分别以学术研究、国家管理、企业管理的角度解析了工业环境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控污策略与技术体系构建方面,南京大学李爱民教授、清华大学刘翔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玉平研究员等分别介绍了在国家重大水专项支持下,流域水污染治理、环保技术产业化、工业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典型行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方面,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院士、天津大学祝京旭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林教授等多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其团队在行业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多年积累与经验,为工业水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承办单位的组织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员表示,本次论坛进一步总结、凝练和完善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行业标志性成果,并为工业水污染控制领域提供高端技术与应用的交流机会。多位参会者表示,在技术交流之外还了解到了国家层面科技管理部门对我国水环境领域的评价与未来可能的战略布局,为研究团队的科研规划与布局指引了方向。